“孩子违反底线,宁愿她恨我也要打她!”底线教育,就得靠打吗?
摘要:北京时间20191203关于【“孩子违反底线,宁愿她恨我也要打她!”底线教育,就得靠打吗?】的具体情况和说明,让www.whyrd.cn新闻频道的以图文形式为您慢慢道来。
上周,一次家长会上,当老师说到爸爸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打女儿时,一位爸爸站起来,说:
“在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让她知道有一个底线,是她不能试探的,不是很好吗?我的孩子我宁愿她恨我,我也不希望她没有底线,不懂轻重地在外面被别人嘲笑打骂。”
很理解这位父亲的意思。父母教育孩子,一定要教他们严守规则和底线。尤其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,更容易在触及道德、安全、性等问题上误入歧途,而一旦逾越底线,后果不堪设想,所以必须得给他们点惩罚,让他们长点教训。
相信很多父母,尤其是父亲,也会有这样的想法。
但是,对孩子进行底线教育,就得靠打吗?
很明显,打,并不是唯一的方法,更不是正确的底线教育。
打,是最无效的方法。武力只能压制问题,并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。当有一天,孩子长大,父母的淫威不在,压制下的问题,总有一天会爆发,出现更可怕的后果。
知乎上,有一个15岁男孩,描述自己被父亲打后的情形:
我从5岁开始,我的父亲就会打我。第一次是因为英语补习班我拿到的星星最少,那么难道没上一次补习班就应该有一个孩子被打吗?在这之后,我的父亲就开始找各种理由打我,多数时候不是因为我犯了错,只是为了面子。
我深深记得有一次,他在自己编了一道题以后让我也编一道,因为我没有使用他的题目中的相同的人物,就对我拳脚相加,还有一次,因为我丢了一份小升初的资料,我的父母就一起把车停在路边(完全陌生的),把我往车下拉,说不要我了。他们甚至为了防止我在家里把门锁上来避免被打,把家里所有的锁全都拆了(包括厕所的)。因为这种事,我和父母的关系一直非常差。在初二的时候,我开始反抗。每当我的父母对我动手之时,我也会对他们动手。大多数时候我都打不过,而这时我就会寻找武器,有时是很重的印章,有时是直接提起菜刀与他们对峙。因为我的反抗,他们逐渐减少了动手的意图......
心理专家董如峰老师曾经说过,从小被打骂的孩子,长大后容易形成两种极端人格。
性格倔犟的孩子在潜意识里认同施暴者。长大后会习得父亲这样的打骂方式,去对待别人。
性格懦弱的孩子在潜意识里认同受害者,长大后会形成懦弱胆小,顺从怕事的性格。
所以,对孩子进行底线教育,最忌讳的,就是“打”孩子。
那么,为什么当孩子触犯底线时,绝大多数父母的第一反应都是去打一顿?
孩子一触犯底线就去打孩子,反映的是父母正确教育方法的缺失。他们不知道,除了打孩子以外,还能有其他的方法。在这种单一的评判标准下,才有了“就算让孩子恨我,也不能让他们没有底线,也比被别人嘲笑强”这样的想法。
而除了打,父母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对孩子进行底线教育:
1、尽早给孩子普及,哪些是不能僭越的底线。在《给女孩底线教育,给男孩阳光教育》一文中,作者提到了女孩要坚守4个底线:身体底线,生活底线,感情底线,生命底线。其实,对于女孩来说,很多父母最担心青春期时候的相关问题,而这些问题的发生都可以追溯到孩子6岁前,父母有没有提前给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。因此,及早给孩子普及性教育观念、普及安全教育等,当孩子真正到了青春期,才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。
2、从小给孩子制定规则,并教他们承受后果。
在刚出版的新书《六星父母学习法》中,曾珈校长说到,最基本的规则是“三不伤”,即不伤害自己,不伤害他人,不伤害环境。这一规则对所有的孩子都适用。规则制定的越早越好,当孩子违反规则,让他们承受一些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关联后果,包括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。比如,如果不去睡觉,明天就会迟到。如果不把饭吃完,就不带他们去游乐场等。孩子才能从小学会敬畏规则,知道哪些事是不被允许的。
3、坚守“和善而坚定”的原则。和善而坚定 是《正面管教》中最核心的理念。在面对底线问题上,学会温柔地坚定。即使孩子不能理解,即使他们奋力反抗,我们仍然不会动摇。在一些底线问题上,就算孩子恨我,也要坚持用对的方法去教养他,而这种对的方法,不是打,而是和善而坚定地坚持原则。
毕竟,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父母,我们并不是时时刻刻让孩子高兴,而是让孩子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。
4、尊重孩子,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基础。每个孩子都是平等而独立的个体,值得父母尊重对待。而父母尊重孩子,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,更有利于顺利地对孩子进行底线教育。
好的家庭教育,成就孩子。不正确的家庭教育,贻误孩子。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,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。
愿每个父母以敬畏之心去对待我们的孩子。